作為爸媽,我們總是會很想知道自家孩子在同齡人裡面是處於哪個水準的,並不是說非要比較,但總是要做到心裡有個數。
就像孩子出生頭一年,很多媽媽每個月帶孩子去衛生院測完身高體重頭圍後,就迫不及待把這些數值後輸進一個APP里,之後App會自動給出一個百分比數值代表基於平均水準的排位數,如果還OK,我們會覺得自己的養育工作得到了回報。
不過孩子過了1歲以後,大家對身高體重的關注度開始下降,重心逐漸轉移到語言發展、大運動發展、精細動作等。相比身高體重,這些項的指標相對沒有那麼一是一、二是二。
就比如「說話「這事,從來沒有規定15個月該說多少字,18個月該說多少字。於是,媽媽們焦慮陡增,總覺得養孩子的活越往後就越「抓瞎」,一些明明很實際的問題卻問誰都問不出標準答案:
我家寶寶已經14個月大了,還不會走路,要緊嗎?
我兒子都快兩歲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同小區差不多大的小姑娘都會唱兒歌了,好著急!
我家娃除了玩,什麼都不會,跟他說話他也沒反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兩歲就很能數數了,我家娃就連數字都讀不清?
……
事實上,孩子的能力發展雖然沒法精確到數值地去評估,卻是有成長緯度和發展量表的。所以今天就把孩子的發展路線分享給大家,好做到心裡有數。
1
孩子的發展是沿著四個維度進行的
寶寶從出生到3歲,大概會有十次體檢。
體檢的流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一般是先做體格檢查,測量身高、體重、頭圍之類的,然後醫生會跟爸媽們交流下,了解寶寶現在能做到的一些行為,比如會不會爬、會不會單腳站立,最後醫生會根據寶寶月齡,跟寶寶做一些簡單的交流。
為什麼寶寶的體檢要做這些事呢?因為3歲以內的寶寶除了身高體重外,運動、認知、語言等能力也都在迅速成長中,所以體檢的時候要把這些能力的發展程度也考量進去。
從大的維度來說,孩子的發展分為運動、語言、認知和社交四方面能力,只是這四方面的能力發展並不均衡,是有先後的,可能某個階段孩子在運動方面特別出色,在語言方面就會稍微弱一點。
另外,有時某方面的技能會迅速發展、暫時領先,但這卻會以另外三個方面的技能暫時滯後為代價,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支配的精力有限,他只能先顧上一頭。
下面我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分別講下孩子的四個維度能力具體指的是什麼(大家記得看到最後,我給大家找來了非常實用的、全球最權威的孩子0-5歲每個階段發展對照表):
運動/身體發育
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大運動指的是用大肌肉群來坐、站、走、跑等,保持平衡和改變姿勢,寶寶在大運動上的進步是爸媽們最容易觀察到的。
精細運動則包括寶寶手部、腳部、口腔和舌部的細小動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
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在運動方面應該可以做到走路時拖拉玩具、會幫助自己脫衣服等。
社交/情緒
與他人互動,與家人、朋友、老師建立關係,配合併回應他人的感受。
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他應該會有害怕陌生人的情緒、會玩簡單的假扮遊戲,會把感興趣的東西指給別人看等等(具體的對照看後面),如果沒有,孩子可能這方面就落後了。
語言/交流
說話,使用肢體語言和手勢,和其他人交流,理解別人說的話。
還是以孩子1歲半為例,這個年紀的他們應該會搖頭說」不「,會向別人指出他想要的東西,就是他知道表達自己的述求了,而不是什麼也不懂。其他還有很多對照點,同樣看後面。
認知/學習、思維、解決問題
包括學習、理解、解決問題、推理和記憶,就是平時所說的智商。
18個月這個階段,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事物,比如搖動、敲擊、投擲等,能夠輕鬆找到藏起來的東西、會用兩件東西相互敲擊等等。(更詳細的大家可以看後面)
體檢時醫生考察的,就是寶寶在某個階段在這四個維度上有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特定技能,即寶寶有沒有達到相應的發展里程碑。
2
不同的孩子達到某個發展里程碑的年齡是不確定的
我有個好朋友的女兒一歲半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那時候另一個好朋友每次看到就感慨:為啥她家女兒就那麼聽話,讓打招呼就打招呼,握手、做飛吻,都能很好地配合。
我家孩子還大上兩個月,怎麼就對這些指令卻完全不理會,只是自顧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實,不同的孩子在達到某個發展里程碑的年齡是不確定的,有早有晚,沒有一個精準的時間點,提前或退後三到六個月都正常。
比如一歲半的時候,依照發展量表,孩子應該可以「遵循1個步驟的口頭命令」,剛才說的我其中一個好朋友家的女兒已經達到了,但另一個是在22個月的時候才做到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四個維度並不是同步發展的。所以有時候某個維度的技能會迅速發展,暫時領先,而這可能會以另外三個維度的技能發展為代價。
比如在學步期的某個特定時間段,如果孩子把主要精力花在認知領域,那他在學到新知識和解決問題方面會有很大的進步,但同時,他的身體運動技能可能就會落後於發展里程碑。
所以爸媽們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在特定階段,孩子只要有一方面達標,那麼其他三個方面的發展稍微遲緩一些完全可以接受哦!
3
嚴重落後的維度會影響到其他維度的正常發展
雖然說孩子在四方面能力發展中只要有一個方面達標,其餘方面即使差一點也沒關係,但如果有一方面能力落後於發展里程碑六個月以上,那爸媽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嚴重落後的能力是會影響到其他能力的正常發展的。
歷史上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1989年,人們在羅馬尼亞的一個孤兒院里發現了大量的棄嬰,這些棄嬰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限制躺在小床上或狹小的空間里。
有限的空間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讓他們無法接觸到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人群,從而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認知、社交和語言方面的發展,據西方學者的研究,當時孤兒院里出來的人,智商只有60,而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
所以太過嚴重的落後,也要提高警惕。
4
用CDC的發展量表來對照孩子的發展程度,做到心裡有數
CDC(美國疾控中心)提供的發展量表(從2個月-5歲),是我目前看特別好依照的提示表,對照後非常明確,心裡也很篤定。我們一起來看下其中1歲大的孩子在四個維度上應該達到哪些發展里程碑:
對照這份發展量表,如果媽媽發現家裡的娃在部分項目上的表現優於其他同齡的孩子,而在其他一些項目上的表現比同齡孩子略弱一些,不用擔心,孩子到上小學前,四個維度會慢慢達到均衡狀態。
哦,對了,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通常男孩比女孩行為舉止發展要緩慢,家裡有男孩的同樣別太焦慮(養兒子真的要心煩很多,哈哈)。
對照表很好的一點是,不僅僅告訴你達標是怎樣的,同樣的落後到什麼程度是比較嚴重了,也會清晰告訴你。
另外,CDC的發展量表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去幫助寶寶發展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它提到碰到孩子1歲時有不正當的行為,堅決說「不」,不要吼叫,打屁股或者長篇大論的解釋,暫停30秒到1分鐘就OK。
再比如到了兩歲,如果孩子不能說出整個詞語(比如牛奶),我們可以先說第一個字(牛)給他提示,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提示他說出完整的句子,我想要牛奶。
請記住,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完全不比較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難以做到的,但一定要避免的是拿自家娃的「弱」和別人家孩子的「強」去比。
孩子的發展和同齡人相比是強還是弱?你需要知道這些!
作為爸媽,我們總是會很想知道自家孩子在同齡人裡面是處於哪個水準的,並不是說非要比較,但總是要做到心裡有個數。
就像孩子出生頭一年,很多媽媽每個月帶孩子去衛生院測完身高體重頭圍後,就迫不及待把這些數值後輸進一個APP里,之後App會自動給出一個百分比數值代表基於平均水準的排位數,如果還OK,我們會覺得自己的養育工作得到了回報。
不過孩子過了1歲以後,大家對身高體重的關注度開始下降,重心逐漸轉移到語言發展、大運動發展、精細動作等。相比身高體重,這些項的指標相對沒有那麼一是一、二是二。
就比如「說話「這事,從來沒有規定15個月該說多少字,18個月該說多少字。於是,媽媽們焦慮陡增,總覺得養孩子的活越往後就越「抓瞎」,一些明明很實際的問題卻問誰都問不出標準答案:
我家寶寶已經14個月大了,還不會走路,要緊嗎?
我兒子都快兩歲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同小區差不多大的小姑娘都會唱兒歌了,好著急!
我家娃除了玩,什麼都不會,跟他說話他也沒反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兩歲就很能數數了,我家娃就連數字都讀不清?
……
事實上,孩子的能力發展雖然沒法精確到數值地去評估,卻是有成長緯度和發展量表的。所以今天就把孩子的發展路線分享給大家,好做到心裡有數。
1
孩子的發展是沿著四個維度進行的
寶寶從出生到3歲,大概會有十次體檢。
體檢的流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一般是先做體格檢查,測量身高、體重、頭圍之類的,然後醫生會跟爸媽們交流下,了解寶寶現在能做到的一些行為,比如會不會爬、會不會單腳站立,最後醫生會根據寶寶月齡,跟寶寶做一些簡單的交流。
為什麼寶寶的體檢要做這些事呢?因為3歲以內的寶寶除了身高體重外,運動、認知、語言等能力也都在迅速成長中,所以體檢的時候要把這些能力的發展程度也考量進去。
從大的維度來說,孩子的發展分為運動、語言、認知和社交四方面能力,只是這四方面的能力發展並不均衡,是有先後的,可能某個階段孩子在運動方面特別出色,在語言方面就會稍微弱一點。
另外,有時某方面的技能會迅速發展、暫時領先,但這卻會以另外三個方面的技能暫時滯後為代價,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支配的精力有限,他只能先顧上一頭。
下面我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分別講下孩子的四個維度能力具體指的是什麼(大家記得看到最後,我給大家找來了非常實用的、全球最權威的孩子0-5歲每個階段發展對照表):
運動/身體發育
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大運動指的是用大肌肉群來坐、站、走、跑等,保持平衡和改變姿勢,寶寶在大運動上的進步是爸媽們最容易觀察到的。
精細運動則包括寶寶手部、腳部、口腔和舌部的細小動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
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在運動方面應該可以做到走路時拖拉玩具、會幫助自己脫衣服等。
社交/情緒
與他人互動,與家人、朋友、老師建立關係,配合併回應他人的感受。
以18個月大的孩子為例,他應該會有害怕陌生人的情緒、會玩簡單的假扮遊戲,會把感興趣的東西指給別人看等等(具體的對照看後面),如果沒有,孩子可能這方面就落後了。
語言/交流
說話,使用肢體語言和手勢,和其他人交流,理解別人說的話。
還是以孩子1歲半為例,這個年紀的他們應該會搖頭說」不「,會向別人指出他想要的東西,就是他知道表達自己的述求了,而不是什麼也不懂。其他還有很多對照點,同樣看後面。
認知/學習、思維、解決問題
包括學習、理解、解決問題、推理和記憶,就是平時所說的智商。
18個月這個階段,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事物,比如搖動、敲擊、投擲等,能夠輕鬆找到藏起來的東西、會用兩件東西相互敲擊等等。(更詳細的大家可以看後面)
體檢時醫生考察的,就是寶寶在某個階段在這四個維度上有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特定技能,即寶寶有沒有達到相應的發展里程碑。
2
不同的孩子達到某個發展里程碑的年齡是不確定的
我有個好朋友的女兒一歲半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那時候另一個好朋友每次看到就感慨:為啥她家女兒就那麼聽話,讓打招呼就打招呼,握手、做飛吻,都能很好地配合。
我家孩子還大上兩個月,怎麼就對這些指令卻完全不理會,只是自顧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實,不同的孩子在達到某個發展里程碑的年齡是不確定的,有早有晚,沒有一個精準的時間點,提前或退後三到六個月都正常。
比如一歲半的時候,依照發展量表,孩子應該可以「遵循1個步驟的口頭命令」,剛才說的我其中一個好朋友家的女兒已經達到了,但另一個是在22個月的時候才做到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四個維度並不是同步發展的。所以有時候某個維度的技能會迅速發展,暫時領先,而這可能會以另外三個維度的技能發展為代價。
比如在學步期的某個特定時間段,如果孩子把主要精力花在認知領域,那他在學到新知識和解決問題方面會有很大的進步,但同時,他的身體運動技能可能就會落後於發展里程碑。
所以爸媽們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在特定階段,孩子只要有一方面達標,那麼其他三個方面的發展稍微遲緩一些完全可以接受哦!
3
嚴重落後的維度會影響到其他維度的正常發展
雖然說孩子在四方面能力發展中只要有一個方面達標,其餘方面即使差一點也沒關係,但如果有一方面能力落後於發展里程碑六個月以上,那爸媽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嚴重落後的能力是會影響到其他能力的正常發展的。
歷史上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1989年,人們在羅馬尼亞的一個孤兒院里發現了大量的棄嬰,這些棄嬰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限制躺在小床上或狹小的空間里。
有限的空間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讓他們無法接觸到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人群,從而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認知、社交和語言方面的發展,據西方學者的研究,當時孤兒院里出來的人,智商只有60,而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
所以太過嚴重的落後,也要提高警惕。
4
用CDC的發展量表來對照孩子的發展程度,做到心裡有數
CDC(美國疾控中心)提供的發展量表(從2個月-5歲),是我目前看特別好依照的提示表,對照後非常明確,心裡也很篤定。我們一起來看下其中1歲大的孩子在四個維度上應該達到哪些發展里程碑:
對照這份發展量表,如果媽媽發現家裡的娃在部分項目上的表現優於其他同齡的孩子,而在其他一些項目上的表現比同齡孩子略弱一些,不用擔心,孩子到上小學前,四個維度會慢慢達到均衡狀態。
哦,對了,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通常男孩比女孩行為舉止發展要緩慢,家裡有男孩的同樣別太焦慮(養兒子真的要心煩很多,哈哈)。
對照表很好的一點是,不僅僅告訴你達標是怎樣的,同樣的落後到什麼程度是比較嚴重了,也會清晰告訴你。
另外,CDC的發展量表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去幫助寶寶發展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它提到碰到孩子1歲時有不正當的行為,堅決說「不」,不要吼叫,打屁股或者長篇大論的解釋,暫停30秒到1分鐘就OK。
再比如到了兩歲,如果孩子不能說出整個詞語(比如牛奶),我們可以先說第一個字(牛)給他提示,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提示他說出完整的句子,我想要牛奶。
請記住,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完全不比較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難以做到的,但一定要避免的是拿自家娃的「弱」和別人家孩子的「強」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