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優優媽媽(獨家原創)
很多家長認為獎勵對孩子來說是最能調動積極性的,也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積極性最好的辦法。不可否認,獎勵確實作為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但有很多家長卻不會使用。曾經有一個媽媽分享了她的獎勵方法,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按照規則,去給孩子制定了相應的金額,當孩子完成一樣東西便可以得到一樣獎勵,而這個獎勵單純的只有物質。對孩子來說,最初的時候興趣高昂,總認為能拿到獎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長期下來孩子發現,幫助媽媽拖地,洗碗及完成作業都會有獎勵,而且完成獎勵之後,所給的東西只是金錢,對於孩子來說金錢又不是他最需求的東西。便會覺得一周下來得的獎勵太多了,自己又用不上,便失去了動力。
之後這位媽媽又把她的獎勵方案變成了孩子喜歡的玩具。這些也只能調動孩子前期的一些積極性,當他得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之後又失去了興趣。雖然簡單的去說,很多人也許認為家長的做法是正確的,但長期下來會發現單純的獎勵政策,對孩子來說一點也不科學。所以,想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想正確的使用獎勵方案,家長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也許看到這位媽媽錯誤的做法之後,有很多家長會懷疑獎勵真的適用於教育孩子嗎?
曾經有實驗證明,在任務不變的情況下,把人力分為兩組,分別計時,對第一組的要求是在規定的範圍內去完成任務。而對第二組的任務是提前完成可以獎勵。最後的測試結果能夠得到獎勵的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結果。而固定完成任務的這些人不能很好的調動積極性,所以,只能在完成自己本職任務的前提下去完成工作。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獎勵可以變成人的內在驅動力,這時候也可以讓人更加有動力。而想要真正掌握孩子內驅力的主要因素,就要知道如何去獎勵孩子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中說應該運用獎勵內部動力為主的原理,使學生更專註自己的成長,引導他們朝自我成長的方向發展,而不要引導他們僅僅去謀取一些物質上的蠅頭小利。
所以,家長在做獎勵的時候,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獎勵機制,不是誤用獎勵破壞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獎勵的問題上容易遇到哪些誤區?第一,長期使用物質獎勵。
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物質獎勵一定是最好的,因為給到孩子的金錢可以讓孩子買喜歡的東西,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在孩子的世界中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認識,給他再多的錢也是無濟於事的。而且還給孩子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壞習慣。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喜歡浪費錢,對物質的要求會逐漸增多。在孩子沒有感受到動力的同時,還會厭煩家長這種廉價的獎勵方式。對孩子來說,金錢是最沒有辦法滿足他們需求的。
第二,獎勵的過於形式化。
在很多孩子看來,家長的獎勵非常形式化,比如物質性的一些交換,因為孩子完成了某些事情,才給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而這些獎勵僅僅是因為孩子某一次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因為孩子今天掃地了或者孩子做了哪些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其實孩子更想得到的是家長的一個肯定。並不是家長額外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在孩子內心這些冰冷的東西,不能夠代替父母對他的關愛以及內心的感受。
第三,事事獎勵。
在很多家長的內心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列為條條框框作為獎勵,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最錯誤的一種方法。不僅會讓孩子不珍惜,反而會讓孩子認為獎勵的非常隨意,也許很多東西家長用非常昂貴的價錢去購買,在孩子的眼中卻不值得一提,家長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孩子學會不會應該做的事情,同時還在傷害孩子的內心,獎勵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認可,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敷衍。只有讓孩子真正的從心而發的開心,才能夠讓孩子覺得今後應該更加努力,才能夠找到內驅力。
給孩子獎勵可以掌握什麼樣的原則?第一,獎勵的多樣化。
對待孩子的獎勵絕對不可以一成不變,一成不變的獎勵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無聊,失去了新意,讓孩子找不到樂趣,尤其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獎勵讓孩子產生渴望的感覺,因此為了這種好奇,也可以讓孩子存在著內動力,每一次準備的禮物,如果都是一樣的,這也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
第二,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經常聽一個詞叫做對症下藥。想讓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就要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當發現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東西去進行獎勵。比如孩子喜歡讀書,可以用一本書作為獎勵,比如孩子喜歡音樂,可以用一種樂器和孩子交換,這種對症下藥的方式,才能夠真正的促進孩子的學習動力。興趣才是孩子努力最好的驅動機。這也能夠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第三,獎勵的要有意義。
每一個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每一個孩子需求的東西便是不同的,對一個經濟基礎條件好,但卻經常看不到父母的孩子來說,也許爸爸媽媽的一個擁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或者陪孩子吃一頓飯也可以作為孩子最好的獎勵,而作為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來說,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小願望,也許是最好的獎勵,對孩子的獎勵一定要讓孩子認為有價值。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獎勵變得更加優秀,而且喜歡在這種獎勵當中去追求更高的自我。
獎勵的意義在於讓孩子不斷地提升,不斷地能夠超越自我,否則家長做的再多,也只能是徒勞。家長一定不要單純的用物質方法去獎勵孩子,這也許是孩子最不欠缺的。因此,還會影響了孩子學習的最主要目的。所以,學會正確的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增加內在的力量。
怎樣提高孩子的內驅力?第一,家長正確的引導。
對孩子來說,也許不能分辨哪些事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哪些事情才能夠對自己未來有更深遠的影響,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通過家長的引導,讓孩子能夠走向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二,讓孩子找到興趣。
興趣才是孩子最願意為之奮鬥的動力。只有讓孩子擁有了興趣,就不怕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所怠慢。家長又通過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接受這一切。比如孩子不喜歡硬生生的讀書,家長可以用繪聲繪色的表演幫孩子去描述。讓孩子慢慢的接受學多樣化學習的過程,只要孩子有了興趣就不怕孩子學不會了。
第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要讓知道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獎勵去作為籌碼和孩子交換。很多事情都應該是孩子生活中必須要學會的東西。家長只要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時間裡自覺學習。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獎勵從來不是最關鍵的辦法,找到孩子能夠為之努力的內在力量,才能夠真正的讓孩子容易接受。我是優優媽媽,分享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跟我們一起討論交流。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收藏分享。
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你的獎勵方法正確嗎?一文給你答案
本文/優優媽媽(獨家原創)
很多家長認為獎勵對孩子來說是最能調動積極性的,也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積極性最好的辦法。不可否認,獎勵確實作為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但有很多家長卻不會使用。曾經有一個媽媽分享了她的獎勵方法,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按照規則,去給孩子制定了相應的金額,當孩子完成一樣東西便可以得到一樣獎勵,而這個獎勵單純的只有物質。對孩子來說,最初的時候興趣高昂,總認為能拿到獎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長期下來孩子發現,幫助媽媽拖地,洗碗及完成作業都會有獎勵,而且完成獎勵之後,所給的東西只是金錢,對於孩子來說金錢又不是他最需求的東西。便會覺得一周下來得的獎勵太多了,自己又用不上,便失去了動力。
之後這位媽媽又把她的獎勵方案變成了孩子喜歡的玩具。這些也只能調動孩子前期的一些積極性,當他得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之後又失去了興趣。雖然簡單的去說,很多人也許認為家長的做法是正確的,但長期下來會發現單純的獎勵政策,對孩子來說一點也不科學。所以,想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想正確的使用獎勵方案,家長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也許看到這位媽媽錯誤的做法之後,有很多家長會懷疑獎勵真的適用於教育孩子嗎?
曾經有實驗證明,在任務不變的情況下,把人力分為兩組,分別計時,對第一組的要求是在規定的範圍內去完成任務。而對第二組的任務是提前完成可以獎勵。最後的測試結果能夠得到獎勵的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結果。而固定完成任務的這些人不能很好的調動積極性,所以,只能在完成自己本職任務的前提下去完成工作。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獎勵可以變成人的內在驅動力,這時候也可以讓人更加有動力。而想要真正掌握孩子內驅力的主要因素,就要知道如何去獎勵孩子了。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中說應該運用獎勵內部動力為主的原理,使學生更專註自己的成長,引導他們朝自我成長的方向發展,而不要引導他們僅僅去謀取一些物質上的蠅頭小利。
所以,家長在做獎勵的時候,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獎勵機制,不是誤用獎勵破壞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獎勵的問題上容易遇到哪些誤區?
第一,長期使用物質獎勵。
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物質獎勵一定是最好的,因為給到孩子的金錢可以讓孩子買喜歡的東西,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在孩子的世界中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認識,給他再多的錢也是無濟於事的。而且還給孩子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壞習慣。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喜歡浪費錢,對物質的要求會逐漸增多。在孩子沒有感受到動力的同時,還會厭煩家長這種廉價的獎勵方式。對孩子來說,金錢是最沒有辦法滿足他們需求的。
第二,獎勵的過於形式化。
在很多孩子看來,家長的獎勵非常形式化,比如物質性的一些交換,因為孩子完成了某些事情,才給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而這些獎勵僅僅是因為孩子某一次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因為孩子今天掃地了或者孩子做了哪些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其實孩子更想得到的是家長的一個肯定。並不是家長額外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在孩子內心這些冰冷的東西,不能夠代替父母對他的關愛以及內心的感受。
第三,事事獎勵。
在很多家長的內心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列為條條框框作為獎勵,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最錯誤的一種方法。不僅會讓孩子不珍惜,反而會讓孩子認為獎勵的非常隨意,也許很多東西家長用非常昂貴的價錢去購買,在孩子的眼中卻不值得一提,家長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孩子學會不會應該做的事情,同時還在傷害孩子的內心,獎勵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認可,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敷衍。只有讓孩子真正的從心而發的開心,才能夠讓孩子覺得今後應該更加努力,才能夠找到內驅力。
給孩子獎勵可以掌握什麼樣的原則?
第一,獎勵的多樣化。
對待孩子的獎勵絕對不可以一成不變,一成不變的獎勵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無聊,失去了新意,讓孩子找不到樂趣,尤其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獎勵讓孩子產生渴望的感覺,因此為了這種好奇,也可以讓孩子存在著內動力,每一次準備的禮物,如果都是一樣的,這也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
第二,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經常聽一個詞叫做對症下藥。想讓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就要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當發現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東西去進行獎勵。比如孩子喜歡讀書,可以用一本書作為獎勵,比如孩子喜歡音樂,可以用一種樂器和孩子交換,這種對症下藥的方式,才能夠真正的促進孩子的學習動力。興趣才是孩子努力最好的驅動機。這也能夠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第三,獎勵的要有意義。
每一個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每一個孩子需求的東西便是不同的,對一個經濟基礎條件好,但卻經常看不到父母的孩子來說,也許爸爸媽媽的一個擁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或者陪孩子吃一頓飯也可以作為孩子最好的獎勵,而作為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來說,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小願望,也許是最好的獎勵,對孩子的獎勵一定要讓孩子認為有價值。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獎勵變得更加優秀,而且喜歡在這種獎勵當中去追求更高的自我。
獎勵的意義在於讓孩子不斷地提升,不斷地能夠超越自我,否則家長做的再多,也只能是徒勞。家長一定不要單純的用物質方法去獎勵孩子,這也許是孩子最不欠缺的。因此,還會影響了孩子學習的最主要目的。所以,學會正確的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增加內在的力量。
怎樣提高孩子的內驅力?
第一,家長正確的引導。
對孩子來說,也許不能分辨哪些事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哪些事情才能夠對自己未來有更深遠的影響,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通過家長的引導,讓孩子能夠走向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二,讓孩子找到興趣。
興趣才是孩子最願意為之奮鬥的動力。只有讓孩子擁有了興趣,就不怕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所怠慢。家長又通過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接受這一切。比如孩子不喜歡硬生生的讀書,家長可以用繪聲繪色的表演幫孩子去描述。讓孩子慢慢的接受學多樣化學習的過程,只要孩子有了興趣就不怕孩子學不會了。
第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要讓知道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獎勵去作為籌碼和孩子交換。很多事情都應該是孩子生活中必須要學會的東西。家長只要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時間裡自覺學習。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獎勵從來不是最關鍵的辦法,找到孩子能夠為之努力的內在力量,才能夠真正的讓孩子容易接受。
我是優優媽媽,分享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跟我們一起討論交流。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