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縣級沁陽市來說,人口超50萬,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省會鄭州市128公里,南距東都洛陽市90公里,東距焦作市36公里。
一
首先,沁陽市隸屬河南省焦作市,古稱懷慶府、河內縣,因故城位於沁水之陽而得此名,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在地理位置上,沁陽市,位於東經112′46′~113°02′、北緯34°59′~35°18′之間,總面積623.5平方千米。在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東與博愛縣毗鄰,西同濟源市接壤,南與溫縣、孟州市相連,北與晉城交界。沁陽市距省會鄭州市128公里,南距東都洛陽市90公里,東距焦作市36公里。就沁陽市的歷史來說,素有「覃懷古郡,河朔名邦,商隱故里,樂聖之鄉」的美譽。
二
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鄭國,後屬晉國。到了戰國時期,晉國被一分為三,今河南省沁陽市一帶先屬魏國,後屬韓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焦作市沁陽市一帶為河內郡所轄的野王邑。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野王縣,後析為武德、波二縣。東漢時期,該地區依然分屬武德、波二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沁陽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時期,廢武德、波二縣,恢復野王縣,郡治由懷移至此縣,該地區屬之。南北朝時期,今縣級沁陽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三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唐朝建立後,將河內縣析為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旋複合為河內縣,為懷州治所。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河北道懷州河內縣。在唐朝時期,道是重要的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省。北宋建立後,從河內縣分出部分地區設立武德縣,不久復併入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南宋時期,河內縣為南懷州治,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元朝建立後,河內縣屬懷孟路,後改為懷慶路。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河內縣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懷慶府,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清朝取代明朝後,河內縣屬河南省懷慶府,該地區屬之。到了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在建縣後,沁陽縣屬豫北道。1928年,沁陽縣直屬於河南省。1986年,沁陽縣改屬焦作市。1989年9月,撤銷沁陽縣,設立縣級沁陽市。縣級沁陽市直屬於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沁陽市總面積達623.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50.5萬人。對於縣級沁陽市,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50萬,距鄭州市128公里
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縣級沁陽市來說,人口超50萬,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省會鄭州市128公里,南距東都洛陽市90公里,東距焦作市36公里。
一
首先,沁陽市隸屬河南省焦作市,古稱懷慶府、河內縣,因故城位於沁水之陽而得此名,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在地理位置上,沁陽市,位於東經112′46′~113°02′、北緯34°59′~35°18′之間,總面積623.5平方千米。在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東與博愛縣毗鄰,西同濟源市接壤,南與溫縣、孟州市相連,北與晉城交界。沁陽市距省會鄭州市128公里,南距東都洛陽市90公里,東距焦作市36公里。就沁陽市的歷史來說,素有「覃懷古郡,河朔名邦,商隱故里,樂聖之鄉」的美譽。
二
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鄭國,後屬晉國。到了戰國時期,晉國被一分為三,今河南省沁陽市一帶先屬魏國,後屬韓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焦作市沁陽市一帶為河內郡所轄的野王邑。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野王縣,後析為武德、波二縣。東漢時期,該地區依然分屬武德、波二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沁陽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時期,廢武德、波二縣,恢復野王縣,郡治由懷移至此縣,該地區屬之。南北朝時期,今縣級沁陽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三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唐朝建立後,將河內縣析為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旋複合為河內縣,為懷州治所。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河北道懷州河內縣。在唐朝時期,道是重要的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省。北宋建立後,從河內縣分出部分地區設立武德縣,不久復併入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南宋時期,河內縣為南懷州治,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元朝建立後,河內縣屬懷孟路,後改為懷慶路。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河內縣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懷慶府,今縣級沁陽市一帶屬之。清朝取代明朝後,河內縣屬河南省懷慶府,該地區屬之。到了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在建縣後,沁陽縣屬豫北道。1928年,沁陽縣直屬於河南省。1986年,沁陽縣改屬焦作市。1989年9月,撤銷沁陽縣,設立縣級沁陽市。縣級沁陽市直屬於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沁陽市總面積達623.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50.5萬人。對於縣級沁陽市,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