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為了跟進社會的步伐,一味的用「我是對你好」的言語對孩子進行親情綁架。
從孩子懵懂開始,家長們就開始張羅為孩子安排學習、生活,導致孩子玩的時間越來越少,身心得不到自由,壓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當今社會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也越來越多。
張女士的兒子貝貝今年九歲了,本應該有著快樂有趣的童年時光,但因為父母對其寄予厚望,從貝貝上學開始就被安排了不同的補習課程。
星期天其他孩子在玩鬧的時候,只有貝貝在家裡被父母要求做補習作業。
今年貝貝要上三年級了,張女士為了讓貝貝提前做好開學準備,就給貝貝準備一場派對,貝貝知道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也對這場派對充滿了期待。
但這場派對並沒有讓貝貝那麼開心,反而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力。
因為在派對過程中,張女士給貝貝定製了一個蛋糕,蛋糕上的備註「一直做作業」幾個字直衝貝貝腦海,讓貝貝瞬間崩潰,使其差點「窒息」。
貝貝再也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失聲痛哭。
大家都知道一個九歲的男孩正是愛玩的年紀,但是卻被家長加註在身上很多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東西。
這樣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它是殘缺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這位媽媽,她的付出被稱之為「犧牲型付出」這是現在很多家庭普遍常見的現。
什麼是「犧牲型付出」?
犧牲型父母就是徹底犧牲自我,完全把時間和精力投放給別人和孩子身上。
這種人既壓抑又默默地隱忍,同時什麼事情都愛追求完美,無形中給孩子給身邊人帶來了很多的傷痛,使周圍人沒有一絲幸福感!
他們通常的口頭禪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為了這句話他們確實已經用盡全力了,但這份犧牲付出,只會讓人越發的壓抑和痛苦。
這種相處模式對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有一定影響。
那麼,家長要怎樣去挽回對孩子的傷害?
1、多聽取孩子內心的意見,用同等的身份去交流。
九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具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被父母所接受,但是父母苛刻的做法讓他們承受不住壓力,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家長要學會以朋友的角度主動去跟孩子交流,聽取孩子內心的想法,找到正確讓孩子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童年下學習成長。
2、給孩子自由,不要過度約束孩子。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的成績能夠名列前茅,為了能讓孩子心無旁騖的學習,偏執的把孩子鎖在學習的牢籠里。
但這個時候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已經初步顯現,如果家長一味的去捆綁孩子,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孩子長時間獨自在一個空間下,思維能力拓展不開,性格也會變得低沉、內向。
所以,家長要適當的給孩子自由,多接觸外界事物,少一些約束,學習雖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快樂童年和心理健康更重要。
3、懂得尊重孩子。
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了解這些壓力是否在孩子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從而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學習,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姿態去對待孩子。
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自己想要給孩子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過度強加給孩子壓力的話,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所以家長也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使他們茁壯成長。
【文章寄語】:
一個家庭媽媽扮演「犧牲型」角色會多一些,在這裡奉勸媽媽們不要過度的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把孩子逼得逐漸遠離。
要知道一個人活著不只是別人和孩子,更主要的是自己,把時間劃分給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上,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過度的壓力和負擔。
【題外話】:
你是否是上述文章中的家長?
一個蛋糕,讓9歲男孩失聲痛哭!父母「犧牲型付出」,真的好嗎?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為了跟進社會的步伐,一味的用「我是對你好」的言語對孩子進行親情綁架。
從孩子懵懂開始,家長們就開始張羅為孩子安排學習、生活,導致孩子玩的時間越來越少,身心得不到自由,壓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當今社會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也越來越多。
張女士的兒子貝貝今年九歲了,本應該有著快樂有趣的童年時光,但因為父母對其寄予厚望,從貝貝上學開始就被安排了不同的補習課程。
星期天其他孩子在玩鬧的時候,只有貝貝在家裡被父母要求做補習作業。
今年貝貝要上三年級了,張女士為了讓貝貝提前做好開學準備,就給貝貝準備一場派對,貝貝知道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也對這場派對充滿了期待。
但這場派對並沒有讓貝貝那麼開心,反而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力。
因為在派對過程中,張女士給貝貝定製了一個蛋糕,蛋糕上的備註「一直做作業」幾個字直衝貝貝腦海,讓貝貝瞬間崩潰,使其差點「窒息」。
貝貝再也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失聲痛哭。
大家都知道一個九歲的男孩正是愛玩的年紀,但是卻被家長加註在身上很多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東西。
這樣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它是殘缺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這位媽媽,她的付出被稱之為「犧牲型付出」這是現在很多家庭普遍常見的現。
什麼是「犧牲型付出」?
犧牲型父母就是徹底犧牲自我,完全把時間和精力投放給別人和孩子身上。
這種人既壓抑又默默地隱忍,同時什麼事情都愛追求完美,無形中給孩子給身邊人帶來了很多的傷痛,使周圍人沒有一絲幸福感!
他們通常的口頭禪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為了這句話他們確實已經用盡全力了,但這份犧牲付出,只會讓人越發的壓抑和痛苦。
這種相處模式對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有一定影響。
那麼,家長要怎樣去挽回對孩子的傷害?
1、多聽取孩子內心的意見,用同等的身份去交流。
九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具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被父母所接受,但是父母苛刻的做法讓他們承受不住壓力,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家長要學會以朋友的角度主動去跟孩子交流,聽取孩子內心的想法,找到正確讓孩子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童年下學習成長。
2、給孩子自由,不要過度約束孩子。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的成績能夠名列前茅,為了能讓孩子心無旁騖的學習,偏執的把孩子鎖在學習的牢籠里。
但這個時候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已經初步顯現,如果家長一味的去捆綁孩子,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孩子長時間獨自在一個空間下,思維能力拓展不開,性格也會變得低沉、內向。
所以,家長要適當的給孩子自由,多接觸外界事物,少一些約束,學習雖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快樂童年和心理健康更重要。
3、懂得尊重孩子。
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了解這些壓力是否在孩子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從而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學習,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姿態去對待孩子。
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自己想要給孩子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過度強加給孩子壓力的話,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所以家長也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使他們茁壯成長。
【文章寄語】:
一個家庭媽媽扮演「犧牲型」角色會多一些,在這裡奉勸媽媽們不要過度的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把孩子逼得逐漸遠離。
要知道一個人活著不只是別人和孩子,更主要的是自己,把時間劃分給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上,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過度的壓力和負擔。
【題外話】:
你是否是上述文章中的家長?